今天是周一,也是315,但是相信身在北京( 或者说北方地区)的小伙伴,最关注的事件还是——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。
今天的打工人一出门,衣服、口罩、头发都是沙子的味道,网友调侃“今早出门忘了骑骆驼了”、“今天北京通勤的小伙伴将实力演绎什么叫灰头土脸”、“今天拍的照片都自带复古泛黄滤镜”...面对这样极端的天气,网友的调侃无疑是一种自我开解,而内心深处则是对环境问题的满满担忧。许多人表示一定要敬畏自然, 希望这次沙尘暴能让每个人都更加强环保意识,希望政府继续重视防护林的规划和种植。
就本次北方沙尘暴天气,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召开发布会,向广大民众通报了这次沙尘天气的两个主要成因:首先,下地面条件上,整个蒙古国包括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明显偏高,普遍偏高5-8℃,而且外蒙古大部分地区近期降水稀少,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发生;第二,受比较强的蒙古气旋的影响,新疆北部到甘肃中西部、内蒙古大部包括华北北部地区先后出现了6到8级阵风天气,为沙尘天气发生提供了很好的热力和动力条件。
▲以上图片来源网络
数据统计,每年进入3月以后,我国北方沙尘天气进入高发期。春季气温回升迅速,北方沙源地开始解冻,加之降水较少,难以抑制沙尘,便为沙尘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。同时,这个时节,北方冷空气活动仍然频繁,大风天气多发,就容易把地表的土或沙吹起来,从而形成沙尘天气。目前正值本轮沙尘天气影响最严重时段,公众外出时要注意做好相应的防御,沙尘天气时空气质量差,能见度低,外出要注意安全防护。
展开全文
当城市中出现沙尘暴时,我们最好的躲避方式就是尽量减少外出,在家关闭好门窗,足不出户,等待沙尘暴退去,那如果户外探险爱好者在野外遭遇沙尘暴时,应该如何有效躲避,以最大限度保障个人的人身安全呢?
我们上期的“牛人”——越野自驾探险家 李辛 ( 戳这里了解李辛罗布泊探险故事)多次深入罗布泊、可可西里无人区,不可避免地和沙尘暴多次狭路相逢,经验让他总结出了几个最有效的躲避方式 ▼
如果是驾车探险时遭遇了沙尘暴,不必想,就地停车,关闭好车窗、天窗,坐在车里以不变应万变,静待沙尘暴退去。因为不知道沙尘暴持续的时间,尽可能节省资源,包括食物、水以及用电等。
但如果是帐篷露营时,遭遇沙尘暴突袭又该如何应对呢?
李辛在分享罗布泊穿越时,提到了一件让人非常震撼又感动的事情:就是罗布泊保护站的工作人员曾经一度遇到刮了三天的大号沙尘暴,他们在摩托车身后,足足蹲了三天三夜,才熬过那场“灾难”。
因为保护站的条件非常艰苦,巡逻用的交通工具都是摩托车,在巡逻途中遭遇沙尘暴,四周一片荒凉戈壁,实在无处可躲,重要的是以沙尘暴的速度,他们也来不及寻找最佳庇护所,只能当机立断,就近在摩托车底下蹲着,护住口鼻。这是他们当时的解决方案,也许不是最佳,但却是最有效的。
由此可见,不论你是在市内还是户外,当沙尘暴来袭时,最重要的一定是先护住口鼻。
在野外,没有风镜和口罩的情况下,就用自己的衣物尽可能地遮住眼睛和口鼻,以减少沙尘的吸入,然后快速就近找一个低矮坚硬,背风的地方趴下,比如矮树后或者矮墙后。
遭遇沙尘暴,及时躲避是当务之急,但长远来看,预防和治理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。环境保护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,请务必团结一心,共同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